书客居 > 王妃驾到之天朝浮沉 > 第一章 梦起

第一章 梦起


纪元1270年,宣元十年。

        青州滨州府的平寿,一座小小的县城。这里有石山,以怪石闻名,据县志记载,这里本没有石山,乃是在商朝时期地火喷涌,拔地而起,待火浆温度冷却后自然形成。在平寿城南近郊,山城相映,别具特色。其山势状如壶瓶,上小下大山顶有凹陷,又称壶口山。

        石山自古多庙宇,西侧有山神庙;东岭有东皇观;又有天策上将杨志将军庙、石大夫庙。皆由石山的石料加工堆砌而成。观庙之中有僧道主持,终日香烟缭绕,钟声磬鸣。进香还愿者,络绎不绝。

        每年四月初八,石山龙华会。不仅道僧寺观同日讲法布施,还有文人墨客汇聚于此吟诗作赋,同时南北商贾也来商洽物资,其中尤以药商为众,形成了海内闻名的石山药会,是平寿一年一度的大盛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邕城担任主簿的张敬志告了假。一早出门,带着供品和香烛来到天策将军庙还愿。张敬志诚惶诚恐,既怀着对神灵的七分感激,又有对自家多劫命运的三分恐惧。进了山门,就看到有善男信女对着将军像跪拜,也有一步一叩,直至天策殿的,他们神情极为恭敬虔诚。

        张敬志稍稍犹豫了一下,环视四周,这里人来人往,哪儿的人都有。万一碰到熟人,该如何解释呢?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女儿,心中一紧,也像一些人一样,一步一叩直至天策殿。

        诚心跪拜,无比虔诚地上香。敬献油钱。然后默默地许愿。

        当他走出大殿,看到之前没人的地方,众人在围着一位小师父抽签卜卦。他也驻了足,徘徊在人群后。也想为女儿求一签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小老弟。”此声轻唤,音量不大,但是极具穿透力,张敬志有些好奇声音的主人,转身定睛一看,竟然呆立当场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人着一身黑色的袈裟,与一般寺宇的僧侣着装大不相同。他站在殿宇投下的阴影里,默默的注视着周围繁杂的一切,仿佛他是超脱众生与尘世的。他那一双锐利阴郁的三角眼,正直直地盯着自己,似笑非笑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身形如病虎,性情必嗜杀。”张敬志,心中一紧,突然想到了一个人,原来是他——父亲的好友僧人曜筱。张敬志少年时曾随父亲在五台山寺庙小住,在旁听过父亲与几位知己谈经论道。有一次碰到最负盛名的相面大师袁致逸。袁致逸看到曜筱,大为惊讶道:“如今天下太平已久了,怎么还会有相貌如此奇异的僧人?这一双三角眼诡异非凡,一身形势如一只生病的老虎,骨子里却透出一股杀气,必是一位精于权谋术数的高人。为官为将,将来定能建立千秋伟业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是一般化外之人,僧人道士听闻此言,定会有几分不悦。而曜筱却不怒反喜。对袁致逸一揖,道:“谢你吉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一幕深深地印在张敬志心中。不是说僧人应该不恋红尘,不念功名的吗?那么这个曜筱听到袁致逸此言后,又为何作如此反应?自此之后一向淡泊的父亲明显疏远了这位好友。再后来,听说他投奔了炆王,成了炆王亰难逼宫,荣登九五的谋臣。一切都如袁致逸意料的那般。他一介布衣僧人。居然真的在太平盛世中颠倒乾坤,建立丰功伟业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可是既然如此功高卓绝的他,此时为何不在京城,却出现在此地呢?”张敬志还在思前想后,曜筱则不露声色地对他招了招手,转身向后走。张敬志不由自主地跟在曜筱身后,走向林间深处。

        清幽的禅房,空气里摇曳着几缕从炉鼎里升起的带有淡淡香味的熏烟,两人盘腿对坐。中间放着一盘残局。

        张敬志内心无比惶恐。那一年,自己年少气盛,与曜筱赌博对弈,被突然造访的袁致逸打断,那盘棋也就没有下完。而如今,时隔二十几年,他居然拉着自己要下完当时的棋局,而赌注竟然变成了自己的女儿。

        张敬志输得一塌糊涂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张誉。”曜筱盯着张敬志。突然郑重地唤起他的名字,“你可认输?”

        张敬志心神不宁,只得说道:“伯父与家父一向交好,应知晓家父的秉性。张家世代居于孔孟之乡,素来淡泊处事,实在不喜官场沉浮,尔虞我诈。就连小侄这邕城主簿之职,也是同窗盛情相邀,才勉强为之。如今正是小女病危之期,才得以告假返乡,而小女……”说到此处。张敬志面上一黯,连连淌下几滴眼泪,“吾膝下只此一女,难免娇宠,礼仪德行并不出众。怎敢配及龙孙?更何况小女顽劣至极,前几日游山失足落涯,磕碰了脑袋,被救上来后一直昏迷不醒。如今命将不保,怎顾其他?”

        曜筱巍然端坐,闭目不语。仿佛老僧入定一般。在袍袖之下指捻佛珠,缓缓而动。几息之后,微微抬眼说道:“也罢,此次来,我不带她走便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敬志刚刚面露喜色,只听曜筱又道:“此女虽然降于张家,但终究是要凤栖宫苑的,你且回去后,待她醒来。对于她,你也不必苛责管教,尽可任其自然处之。不过,他日待到该走时,你也不要相阻便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番话说完,曜筱不再开口。

        张敬志起身之后,对着曜筱敬拜。才告辞离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平寿城内,张家书香世家,虽然官职低微,人口简单,但乐善好施,家世清白。在小小的平寿也算的声望之家。一座静肃的青砖小院内微雨希希,落花朵朵,在藤萝架下。一个青衣少年对着那空空的秋千,面露伤色,低头自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小少爷,夫人请你进去呢。”一个梳着双螺髻,身穿黄花粗布衣裙的小丫鬟,从不远处的门口,小碎步走向青衣少年,作揖,轻声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青衣少年看着小丫鬟道:“红叶,妹妹醒过来没有?”

        名唤红叶的小丫头,没有回话,用衣袖擦拭了下眼角,那眼圈中积蓄的泪水已然说明了一切。青衣少年叹息一声,走进屋内。

        轻纱幔帐内,可以隐约看见静静躺在床榻上地那个小小的她。虽然紧闭一双眼睛。看不到平时的美目流彩,胭腮带笑。但见娇嫩的肌肤,说不清的清灵之气,道不尽的娇俏可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守在床榻一角默默垂泪的正是她的母亲。张家的少夫人。张敬志的夫人,苏涑涑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娘亲,妹妹还没醒来?”小小少年面露忧色,焦急不已。苏涑涑摇了摇头,同样面色忧虑。

        苏涑涑多才多艺,琴棋书画,诗歌舞绣,无不精通,更师从其父,习得一身医术。有“十能”才女之称。其灵慧之气,独负盛名,更在亰难之役时与炆王结缘,原本是得伴天子的贵人,却不喜琼楼玉宇的宫闱生活,于是隐于乡野,以诗赋为媒,自选郎君。

        苏涑涑与张敬志婚后琴瑟和谐。育有一子一女,长子天铭,此女若然。若然慧心姝颜,最得宠溺。女儿名唤若然。只因夫妻二人素来喜欢王维,陶渊明的诗,也喜欢其淡泊的生活意境。忽有一日,有感而发:“身处红尘世,心似莲花不染尘,世有百万事,处之若然。”也希望女儿的一生恬静淡然。熟料,世事常与心愿相违。就这一年,若然的人生,以及整个张家的平静都逢逆转。


  (https://www.skjwx.cc/a/10668/10668935/10692392.html)

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www.skjwx.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skj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