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客居 > 大秦:从弃婴到千古一帝 > 第二百八十七章 为秦开科举之先河!

第二百八十七章 为秦开科举之先河!


赵彻上前一步,躬身行礼!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臣有本奏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荐官制度,积弊已久,老迈不堪,而大秦日新月异,正值壮年,青壮之国,焉用老迈腐朽之制度?

        臣有新制,陛下可否听臣一讲!”

        群臣微震,大家都清楚,今天的重头戏来了!

        事实上除了三公九卿以外,大部分朝臣连今天为何召开大朝会都不知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始皇帝开场就是论荐官制度,大家或多或少心里也都有所猜测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彻向来在大朝会上不显山不露水,如今还是第一次主动开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讲!”

        始皇帝颔首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彻行礼开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臣有制,称科举制度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官员选拔,皆由引荐,此实不妥,上君王不知臣贤明,下或有臣结党营私!

        臣提科举,非荐官也,乃为考试录用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些都是准备好的台词,赵彻可以说是已经滚瓜烂熟了,他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大朝会上公开提出科举,成为科举的倡导者和发起者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以把这看成一次演讲,因为在大朝会开始之前,一切就已经都有结果。

        尽管,科举制度触动了旧官员的核心利益,少不得一番辩论,但是一锤定音的终究还是始皇帝。

        哪怕赵彻说不过对方,颜面尽失,始皇帝也依旧会拍板科举进入议程。

        国家的制度更改不会因为一场辩论而改变结果。

        更何况,始皇帝早就受够了荐官制度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彻按照之前做好的准备,阐述了科举制度的核心和意义以及施展方式,然后横向对比了荐官制度的优缺点,同时也提出,现在的大秦已经不同于战国之时的大秦,现在的大秦是大一统的国家,地无南北左右,人无齐楚燕赵,皆为秦土秦人!

        而一视同仁的科举制度,才是如今的大秦需要的制度,而非士人争做门客,依靠人际关系来进行运作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善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赵彻说完,始皇帝按照原定的剧本颔首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,事情当然不会这么顺利。

        自然是有人要跳出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如王綰冯去疾之要,他们阻拦不了始皇帝拍板科举制度的开始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态度是要表明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也就仅此而已,这是始皇帝对他们容忍的极限,因为大朝会之上,理论上臣子是可以畅所欲言的,这是制度允许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他们倘若再有其他动作,亦或者想要抗议,想要通过罢工来让始皇帝妥协,始皇帝也不会惯着他们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!臣有一言!”

        一个官员躬身开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荐官制度至今已有几百年有余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经典的长篇大论,赵彻提不起来一丝兴趣,始皇帝也提不起一丝兴趣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这只是一个开始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臣也有言!”

        又是一个官员起身开口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次,他的突破口选择在了赵彻的科举制度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言明科举制度的弊端,弊端是什么?

        考试就要有选题范围,而诸子百家,自然不可能各家各派都选的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荐官制度,反倒是包容乃大。

        稍微有点意义的发言,但是意义不是很大。

        陆陆续续,又有官员开口。

        或者言辞激烈,或者态度委婉,但是总之他们的说辞还是逃不出去那一套。

        抬高荐官制度,贬低科举制度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时认为荐官制度存在这么久,就算不行磕磕绊绊也是能够将就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科举制度,人心向背,风险未知,贸然行动,可能损伤国本。

        总之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荐官制度凑合这么久了,能凑合。

        科举制度,会引发社会剧烈动荡,如果这个制度并不适合,还会引起大秦的元气损伤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诸公倒是会修修补补凑凑合合。”赵彻笑了一下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有一说一,当官的,说话是有一套的,车轱辘话一个接着一个说,引经据典,说的有理有据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赵彻并不是来和他们辩论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君主,需要辩论么?

        辩论的多了,自己还能分清楚对错么?

        人只要一张嘴,只要嘴还是硬的,那就不会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凑合倒是凑合,诸公又知道因这荐官制度,多少藏污纳垢?”

        语言,总是没有事实更具有说服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冯去疾和王綰已经意识到赵彻要拿什么说事。

        会稽那个逃出来的士子!

        果不其然!

        赵彻从怀里掏出一份册本!

        “会稽县郡守殷通,乱加田赋徭役,中饱私囊,结党营私,剥削百姓,而罔顾秦法,勾连楚国余孽……请陛下视之!”

        剧本……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切都是准备好的流程,始皇帝和赵彻心照不宣。

        册本被始皇帝拿到,略微翻阅以后,扔给右相王綰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这个册本赵彻和始皇帝并不是第一次看,因为萧何很早就来到咸阳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其他人,真是第一次见。

        右相王綰看的是心惊肉跳眼皮子打颤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当官的……中饱私囊的人其实很多,也很普遍正常。

        损公财而利私财是常有的事情。更何况大秦国土倍增,本身也没那么多监管人手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殷通干的是什么事情?

        他动了赋税和徭役。

        不仅如此,他还贩卖会稽郡的秦兵制式武器和铠甲。

        不仅如此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整个会稽郡,上上下下,几乎所有官员,要么是被郡守殷通举荐,要么就是被当地贵族举荐。

        总之,基本上会稽郡都和殷通有着密切关系,不能说殷通在会稽一手遮天,但是殷通干的事情。绝对是在挑衅大秦的威严。

        会稽,俨然成了殷通的私人乐园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最要命的是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殷通干的很多事情,几乎是不加以掩饰的,甚至大多数时候还主动拿秦始皇扯虎皮来满足自己的私利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古今都是如此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最正宗的贪污腐败,往往都是用的最朴实无华的手段。

        天衣无缝乓?

        太扯淡了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大部分都是一抓一个准,为何不好抓?

        利益勾连罢了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殷通为何这么久才爆出来?

        上面有人,下面都是他的人,本地贵族和殷通还是合作伙伴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句不好听的,哪怕他在家称呼自己为皇帝,又有谁能够告发他呢?

        但是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殷通事发了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同时,也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。


  (https://www.skjwx.cc/a/33347/33347904/11415744.html)

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www.skjwx.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skj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