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客居 > 鲜红翠绿半尘埃 > 第101章 第一百回李龟之柏下谈养生魏武夫教室见同道

第101章 第一百回李龟之柏下谈养生魏武夫教室见同道


那是一只限制级的光盘,幸亏林南一在现实时空已经过了三十多个年头。否则,面对这么个玩意儿一定会被动摇了心智。此时站在一边的张二十丰道长一脸尴尬,林南一笑着说:“想不到你曾经修炼过如此复杂的功法。”对方说:“既然你已经看到了,我也没什么可隐瞒的了,那些来道观烧香的人并不是真的相信典籍里所说的那些东西,他们只是希望神仙能够保佑他们实现心中所欲。说的更直接一点,这些人是来跟神仙做交易的,比如有的人给龙王贡献一个猪头,想要换来一年的风调雨顺,有的人献上一笔布施希望能生儿子,也有的人索性这么干,先说一个心愿,再说出自己可以提供的东西,一旦心愿变成现实,他才去还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南一点点头说:“你说的一点都没错,所以我对于道士说的东西从来都不怎么相信。”一听这话张二十丰瞬间不服气了,说:“我说的情形不局限于道观,那些寺庙也是如此。出入道观的人不是为了修道,来往寺庙的人不是为了礼佛,有可能是私欲得不到满足,希望得到神佛的助力,有可能是做了什么亏心的事,害怕遭到报复,希望神佛能给他一个安全的保障。”一听这话林南一感到非常的沮丧,对方说:“你不是跟一个法号宝珠的僧人来往挺密切的吗?他跟你我一样经不起严格的审视,只要把旧账翻开,就知道我们做过太多电视上没有办法播出的事。”林南一说:“按照你的说法,这世上没有人真正在修行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二十丰说:“其实还是有人在修行的,在我们道士圈子里有一个人名气挺大,他就是李龟之,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名字,是因为他养了一只乌龟,因为年头长了,那只乌龟非常大。这位道长常年居住在深山里,从不见客,有人说他的功法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。”林南一说:“既然他从不见客,说给我也是没有什么用的。”张二十丰说:“正所谓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只要你的诚意到了,上天都会被你打动,更不要说一个活人了。”林南一没有多想点点头,说:“既然如此,我就要会一会这位李道长了。”张二十丰说:“你去见他可以,但我希望你能答应我一个条件,不要把我的底儿告诉别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南一说:“要不要去见李道长,能不能见到他这里边你能发挥什么作用吗?”说到这里,对方忽然又惭愧了起来,低下头说:“我之所以到了这个年纪,还没有什么成就,主要是因为让人欲遮蔽了良知,良知没有得到显现,心自然不明,心如果不明又怎么能够悟得大道呢?”林南一说:“你是不是与这位李道长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?比如你是他的徒弟?”对方说:“的确他是我的恩师,虽然他不见外客,但徒弟还是见的。”林南一说:“既然如此,我们这笔交易算是做成了,我也希望你能够尽快除去心中的杂草,让心早早重现光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果然在张十三丰的指导之下,林南一如愿见到了李龟之。虽然是在深山之中,但那一座院落却收拾的极为干净整洁。虽然居住在山洞里,但里面的设施却非常的齐全。林南一走进山洞,看到一个人背对着洞口,面壁而坐,感觉有人遮住了洞口的光,他说:“来人是何方神圣,竟然挡住了我的光?”林南一说:“如果你的心中有光,别人又如何能挡得住呢?”对方说:“良知可以被遮蔽,心镜有可能蒙尘,大到有可能没有办法得到彰显,所以即使心中有光,也有可能被无常夺走。”林南一说:“你听说过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吗?当一个人长期在洞穴里面壁而坐看到墙壁上的光影,就以为世界本来如此,当你有一天转过身,走出山洞,看到外面五光十色的世界才知道,曾经的见识是如此的贫乏,而那些未曾走出山洞的人却始终觉得世界本来如此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龟之说:“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我略有耳闻,但我的修行与这个理论所描述的情形有所不同,这些居住在山洞里的人是用眼睛在看这个世界,而我是有心在看这个世界他们所说的光是自然光,而我所说的光是心里的光。”林南一点点头说:“你常年居住在深山里,到底求个什么呢?”李龟之说:“我来到深山不是为了求得什么,而是为了放下心中所求,当人心中有所求,心镜就会蒙尘,当人放下心中所求,这颗心就像是湖水一样澄明清澈,很多时候出个什么变故,搅动了一池湖水,原本沉淀在底部的各种人欲就会被翻上来,从此湖水浑浊,心智大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南一认真的听着,李龟之说:“假如有一天你得偿所愿又要做什么呢?”李龟之说:“心愿达成,这就意味着我已经功德圆满,顺利地从此岸抵达了彼岸,纵然我已经不在了,我的肉身也会千年不腐、千年不坏。”林南一说:“这是否也是一种执着呢?”李龟之说:“人对道的追求,以不腐肉身作为标记,这并非执着并非人欲,而是天理是大道。学生追求登科,职员谋求升职,这难道不是天理吗?”林南一还想继续聊下去,对方却说:“你已经浪费了我太多时间,请回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在回来的路上,林南一心里盘算着,如何能够让自己的心变得光明?阳明曾经说过,不为未曾发生的事情,感到担心,只担心此心不明,而让心一尘不染的方法只有存天理去、人欲六个字而已。校长魏武夫士林南一的国文教师,通过他写的作文,知道他正在钻研心学。对于这样一种情况,一则以喜,一则以忧。于是在一天放学之后,他把林南一留下了,语重心长地说:“作为一个中学生,基本的知识尚且不牢固,怎么能够好高骛远去追逐心学呢?”下回分解。


  (https://www.skjwx.cc/a/38321/38321749/9410753.html)

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www.skjwx.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skj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