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客居 > 山水,梦开始的地方 > 第十八章 种下希望(二)

第十八章 种下希望(二)


里屋的时钟已经响过一次了,这会滴滴答答地又过去三十分钟。高秘书拎着保温瓶,轻轻进了里屋。老人家已经七十高龄,很难见到靠着椅背坐着的样子,现在微微前倾,双手自然地放在桌面,左手香烟缈緲,右手拿着信纸,眼光却不在纸面,左手边的烟灰缸里已经好几个掐灭的烟头。高秘是个合格的秘书,拿开茶杯杯盖没有发出一点声响,保温瓶里的细流也都默默,除了老式时钟地滴答,再无一点声音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小高哇,这封信你是怎么看的?”高秘正准备再次退出里屋,就听到老人的问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随便说说?”多年的跟随陪伴,高秘了解老人的说话方式,能准确理解老人所要表达的意思,正如现在,既然问了,就是想听听自己的看法,没必要藏头去尾,怎么想就怎么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昨天看过信件后,我去查阅了相关资料,也打了几个电话,对信件做了一个初步判断,应该是合理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政治层面我这就不说了。我就从技术层面谈谈吧。”高秘控制着自己的音量和语速,“贾中华这个人是部队转业到当地蚕茧站工作,集体企业性质。工作几年都一丝不苟,但没什么亮点。他是老三届毕业的高中生。半年前他通过部队老领导帮忙转的关系到了当地公社工作,以技术员的身份负责农事,现在还是不脱产的借调关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到公社不到半个月,先是下到农村在全公社十个大队调研,提取了各种土样和水样。”高秘停顿了会,缓了缓,“再回到九大队待了半天一晚,与九大队大队长高树林取得一致。再然后拜访县农科所,在所里完成了土样和水样的检测。期间,得到了农科所于栋所长的大力支持,最快速度给出了检测结果和建议,还帮忙协调了土豆良种,据了解,这是一批原种。并且,随后派出了农科专家现场指导,到现在还滞留当地。”说到这,高秘看了看老人家,没有多余的动作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高树林,九大队的大队长,也是老三届的高中生。自当上队长后,多次与驻村干部意见相左顶牛,但在他的带领下,多年先进,年年百分百完成任务。对发动群众,激发社员积极性有一套办法。与贾中华达成一致后,多次与社员家庭代表开会,最终的决议是:按照家庭人口,就均队里田地和生产物资;生产所得优先保证统购和提留,队里合理开支来自于提留;土地归集体所有,各农户只有土地使用权。之后配合农科专家完成了这季土豆种植的基本工作。按照当地天气预报和记录,昨天、今天、明天这三天,应该可以完成种植。并且,在高树林的组织下,农科专家已经多次对九大队全体社员进行了培训,现在还在继续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贾中华的目标是,直接分田到户。这一点高树林原则上同意,实际操作时有所保留,或者是农时迫近。他按照集体劳作的方式完成了这次土豆种植,承诺社员先抢农时,再分田地,种一样分一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谭建设,部队转业到当地供销社工作,工作上兢兢业业。初中文化。与贾中华是郞舅关系。对贾中华的想法、做法非常支持,为此向单位提出调岗并从其他公社调回当地,现在负责收购门市。他希望打通供销社的地域限制,做到无阻碍流通、双向流通甚至多向流通,为将来农产品丰收后做着准备,并为此委托了其父亲全县追踪商品的流通方向,现在足迹已经出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时间太短,了解到的就这么多了。”高秘结束了自己的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您坐的时间过长了,起身走走吧。”高秘心疼老人,这样建议道。没有说话,从善如流的背着双手,信步在屋里走着,时而停顿留神,“有什么看法吗?”老人问道,看似随意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看法?就是些个人倾向了。”高秘笑着回答。老人看着高秘,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封信我接连看了三遍,马上通过渠道验证了这封信的真实性。晚上我又看了一遍,除了佩服还是佩服!我在那样的环境下想不到,也做不到。”高秘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信件只是体现了贾中华部分思路,给我的感觉是他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思想,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体系。仅仅半年,他就将自己的思想落实到了行动中,现在如火如荼呀!我想,他是能够清楚地明白他所面临的风险,可是他却义无反顾,真地做到了不计个人得失!

        高树林这个人是站在社员一边的,从他与驻村干部相处和与贾中华的一致可以清楚看出来。他又能很好地完成各项任务,是个合格的队长。有想法,觉悟也有,办事情不循规蹈矩,是个很好的干才。

        谭建设是因为认同贾中华的思想,也愿意做些为人民的实事,是个很有些大无畏精神的人。需要用到供销社的渠道是建立在九大队丰收的基础上,所以他现在只做了些准备,这符合发展规律,也能规避风险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三个人各有特点,但中心一定是贾中华。”高秘肯定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他们组织了,或者说策划了这季土豆的种植,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。丰产、高产是他们下一步的基础,也是信心。所以,这季种下了土豆,实际上种下的也是希望,有些背水一战,孤注一掷的悲壮感!

        《因地制宜,科学发展农村经济》,他们,一个偏远山区的几个农民,其思想与我们的思想高度统一,重要的是,已经在落实中!怎么有种我们开辟的试验点的感觉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高秘结束了自己说话,静静的等着。老人家已经坐回藤椅,又如先前,一丝不苟地发散着思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他们是怎么知道的?”老人眼神如刀地开着玩笑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个绝无可能!他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。”高秘微笑着回应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样说,还真是几个人才呀?”老人淡然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还真没其他说法!特别是这个贾中华。一个不脱产的公社公职人员,干的居然是主任的活儿,思想高度已经高到我们这里了!我是真的喜欢,有机会一定要接触一下的。”高秘不吝夸奖,也不吝喜欢,虽然还没见过面。

        老人又开始在屋子里踱步,一圈又一圈。“谭建设,贾中华,这两家是商量好了取的名字吧?建设中华!建设中华!这两人注定是要走到一起的呀!”

        高秘笑了,老人家可不常开玩笑,今天居然幽了一默,难得!也为谭建设和贾中华,难得!这是入了法眼了呀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小高啊,你找个时间回个电话,直接告诉贾中华,我等着他们的捷报,我还需要其他主产作物的捷报。让他们放心地干。”老人思考后给出了决定。人才难得,还是得要有一定支持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好的,那我三天后回电话,估计那时候他们基本忙完这一段了。”高秘书点点头,给出了时间。然后拿出行程计划,和老人家汇报着下午的行程。


  (https://www.skjwx.cc/a/42240/42240582/11049334.html)

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www.skjwx.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skj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