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客居 > 高武三国之我是战神 > 第653章 许都(1)

第653章 许都(1)


“你这是想要做什么呢?我的妹夫?”

    许都的魏王府中,曹丕看着一处空旷的地方,嘴里喃喃的自言自语问道。

    现在别看曹丕在杨烈的提醒下,对于江东孙权的四路进攻,搞的是如火如荼,也得到了不少的收获。

    但是,曹丕始终还留着对于还在洛阳的杨烈的一丝警惕。

    程仲德的校事府密切注意着洛阳以及长安的一举一动,每天报回来的讯息,曹丕都会亲自过目,所以,杨烈召回草原上诸将的举动,曹丕很快就知道了。

    说起来,有了杨烈的存在,对于曹丕不知道是祸是福,是幸运的还是不幸。

    曹魏之所以被司马氏所取代,固然有着自身的原因和司马懿的老奸巨猾,但是,也和曹丕早逝,只活了四十岁有着极大的关系。

    早就知道这个的杨烈,在第一次见到曹丕的时候,就在熟悉以后,给他做了诊治,那时曹操还在,曹丕相信杨烈不会对他动什么心思。所以,倒也答应了。

    想必这个时空,曹丕绝对不会只有四十年的寿命。

    并且曹丕上位,在曹操猝死的情况下,杨烈鼎力支持,几乎都让曹丕认为,杨烈要投奔到许都这里,成为自己的麾下了。

    但随后,在他称王的时候,杨烈剧烈的反应,又让曹丕感觉到恐慌。

    这种时而温柔,时而狂暴的做派,当然让曹丕疑惑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这个时候的曹丕还没有逼献帝禅位的野心和想法,他的心思都在打败孙权,夺取江东,以及防备杨烈上面呢。

    按照原本的经历,没有杨烈的存在。

    在曹操二十五个子嗣之中,先后出现于曹操视野里的储嗣候选人有四位:曹昂、曹冲、曹丕、曹植。

    最能当得太子者人选至少有二位,正室刘夫人所生长子曹昂和环夫人所生曹冲。

    曹丕是曹操的次子,曹昂死后,曹操还曾打算传位其庶弟曹冲。

    曹冲是个神童,五六岁时智力已经“有若成人”。且天性仁厚爱人,常常为不慎犯了过失的设法解免,“赖以济宥者,前后数十”。

    为此,曹冲深得曹操的宠爱,但曹冲十三岁患病夭折。

    在他死后,曹操曾对曹丕说:“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,但却是你的大幸。”曹丕后来也常对人说:“如若曹冲仍然健在,将没有我的太子之位。”

    曹冲死后,有实质意义竞争储嗣候选人的只有曹丕、曹植二人了。不久,曹丕同母弟曹植以风流文采而展露头角,深受曹操喜爱。于是就发生了曹丕、曹植兄弟间的立嗣之争。

    曹操长期在立嗣上狐疑不决,难免不影响下属。时间一长,下属间渐渐形成了拥护曹丕和拥护曹植的两个集团。他们各自结为党羽,设计谋、造舆论,尔虞我诈,互相倾轧。

    曹丕运用各种计谋,在杨修,司马懿、吴质等大臣帮助下,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曹植,被立为魏王世子。

    曹操逝世于洛阳,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、魏王。

    初登高位手掌大权的曹丕,面对突而其来的权力交接,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动和志满意得。

    面对从乃父手中接管下来的国家,深感完成乃父复兴国力和实现统一之遗志,将是他人生今后任重而道远的责任。

    曹丕从东汉末年,纲纪紊乱的历史中吸取教训,迅速将权力集中在手,稳定政权局势。

    他深知只有加强巩固自己的集权,才能巩固自己的权利宝座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他一开始就从内部权利制衡中着手,迅速做出反应。他笼络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势力,重新分配在权利蛋糕上的占有份额,同时打击排除异己势力。

    汉家天下的政治局面,早在董卓之乱后就已开始紊乱。曹操迁汉献帝至许昌后,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政令皆出于曹氏。

    在皇权的拥有上来说,汉献帝已经成为一个傀儡。曹操虽然戎马战争四方,但以臣子的身份征周旋在各个割据势力之中。

    但曹丕随着自己手中权力的稳固,野心渐生,魏王曹丕i下诏收敛、祭奠阵亡将士后,逼着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,曹丕三次上书辞让。登受禅台称帝,改元黄初,改雒阳为洛阳,大赦天下。以河内郡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。

    曹丕以帝王的身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,并开始了他七年的执政生涯。在执政期间,曹丕很想成就一番儒家仁政君主的作为。

    曹丕在政治抱负上,继承乃父曹操统一山河的志向。在治理国家理念方面,追求效法上古仁君、贤臣之世。

    他对内施政恩威并重,巩固权利的同时集权在手,制法削藩,打击异己,诏令禁外戚宦官干政。他又与民生修养生息,政倾惠民并复兴儒学。意在教化民众,恢复社会生活秩序,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。

    鄯善、龟兹、于阗王各遣使奉献。是后西域复通,置戊己校尉。

    封皇长子曹叡为平原王,弟弟曹彰等十一人皆为王。四月,封曹植为鄄城王。九月,立贵人郭女王为皇后。

    曹丕在位期间,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,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,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。

    而且平定了青州、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,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。对外平定边患,击退鲜卑,和匈奴、氐、羌等外夷修好,恢复在西域的建置。

    在实现统一问题上,曹丕既有希望于能有王化之举达到夙愿的诚心,也有兴国强兵而灭贼寇的强硬之志。

    虽然,两次伐吴却由于时机不成熟而无功而返,但由于统一志向的驱使,使得曹丕在位后期施政更需要富国强兵,以至于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其执政功绩对于中国文学此一时期的发展风貌与繁荣,也多少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。

    但是,天不假年,在洛阳的宫殿。五月丙辰日,曹丕病重,命镇军大将军陈群、中军大将军曹真、征东大将军曹休、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,共同辅佐嗣主曹叡。

    曹丕去世,时年四十岁。谥号文皇帝,庙号高祖。


  (https://www.skjwx.cc/a/48960/48960105/7214413.html)

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www.skjwx.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skj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