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客居 > 高武三国之我是战神 > 第614章 一无所获

第614章 一无所获


看到荀攸,不管是杨烈还是鲍鸿,都对荀攸客气万分。尤其鲍鸿还和荀攸相识,两人同在灵帝时候,入仕,却是做过同僚。

    但是,荀攸的心,却是在一直往下沉的。

    不管他如何的旁敲侧击,鲍鸿和杨烈对于太后和少帝之事,根本就是装傻充楞,根本不提,是在躲不过去,干脆直接说一句,你猜或者你觉得呢,就是不给一句确实的答复。

    根本不承认太后和少帝的存在不说,更别说说说对于这二位入主北宫的后续看法了。

    无奈之下,荀攸只能换个方向询问杨烈的态度。

    既然你不承认太后和少帝在洛阳是么?那我就不问。

    但是,我却知道,激怒太后和少帝来洛阳,入北宫的不就是三人相继称王,违背了高祖时候的白马盟约,非刘不王的誓言么?

    那我就直接询问你对于三人称王的看法,这种行了吧?看你还能装傻充愣,不做回答?

    不得不说,荀攸的这个办法,倒是有效。他一问出着问题,鲍鸿呵呵一笑,直接避在一边,不做回应,荀攸当然明白,这是鲍鸿在表示不满。

    但他看重的是杨烈的态度,所以盯着杨烈,看他怎么回答。

    “极其不智。”

    杨烈也并不客气,直接说道。

    “愿闻其详。”

    荀攸接着说道。

    杨烈看看等着自己回答的荀攸,不由得心里说道。

    ”看来就是这个时候,也有着许多人看重从龙之功。但是,这种能够光宗耀祖,传承后世的荣耀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么?你们却不知道,但凡是征战得到天下的,那些追随的臣子,却是极得荣耀,而靠着耍弄阴谋诡计,搞什么禅让,得到天下的从龙者,就没有几个有着好下场。不管是是王莽,曹魏,以及司马氏。都是如此。除了登上那个宝座的本人以外,吧他推举上去的臣子,有几个会被后世大肆宣扬的?这种吃着张家饭,却为着王家做事,暗地里挖着张家墙角的存在,有几个会被后世所敬仰的?“

    “但是,还是颇有一些人愿意一次为功绩。可惜了啊。”

    杨烈原本也以为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,相当的正确。但是,在这次三人相继称王之后,看到许多人,特别是士林中人的反应之后,杨烈赫然发现,曹操吧天子接到许都,未必是一件好事。

    奉天子以令诸侯,说的好听,但是,已经是诸侯的那些人,他听从这个天子么?

    当然不听,如果听的话,还算什么诸侯?

    所以,归根结底,不还是要靠武力,一个个的打败征服?反倒是由于和天子共存一处,被他掣肘不少。

    否则的话,曹操会落的一个汉贼的名声?

    但凡一些事情,总有些人,会站在一边,看热闹不怕事大,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存在。

    臧否评论天下大势,高谈阔论当世诸侯。

    你把天子接了过去,并且因此身居高位,别人眼红,你还能挡住别人歪嘴说话?

    但是,越是这种眼红之人,却是根本毫无担当的那种。

    所以,现在的杨烈,看到如此的局面,就愈发的觉得自己和鲍鸿,和那位天子拉开距离的正确。也是赞同袁绍不愿意接天子去河北的做法。

    至于说后面袁绍的失败,和天子有一毛钱的关系么?那根本就是打不过曹操,而且自己身边,有着内奸罢了。

    所以,杨烈觉得,就是曹操,也在接天子到了许都以后,后悔不已。

    所以,做出了那么多几乎算是不可理解的举动。

    使得他背着汉贼的名义,但自始至终,却并没有背叛大汉,南征北讨,反倒是围着汉室,立功不少。

    倒是宫中那位天子,却在不时的坐着针对曹操的小动作,使得两人的关系恶化对立,从而到了如今的地步。

    作为曹操的儿子,继任者,曹丕称王,那是迟早的事情,就是篡位自立,那也是注定的。

    这个杨烈毫不奇怪。本来就是这样么。

    但是,对于这个时候,曹丕凑热闹一样和孙权刘备在同一时刻称王,杨烈认为,他绝对做错了。

    都已经是魏公了,称王与否,很重要么?何必在这个时候凑热闹呢?

    别人称王让他称去啊,不正好拿出白马盟约予以坚决打击?即便不能灭了他,也能搞得他狼狈不堪,不死也得脱层皮不是么?

    至于轮到自己的时候,不用担心,那些士人名流,自然会找出无数借口,为你遮掩,找到正确无比的理由的。

    怕什么?

    但偏偏曹丕却在这个时候,也进位魏王。

    你可别忘了,你和别人不同,适合天子同处在许都的,即便是你魏国的国都在邺城也不行。

    别人僭越称王,天子需要讨伐对方,你作为大汉丞相,是要奉诏执行的。但是你却也称王?

    这等于是直接放弃了一个攻击敌人的一大优势不说,还把自己陷入到为则孙权刘备当了靶子,遮风挡雨的一个蠢货行为。

    所以,当荀攸询问杨烈,如何看三人称王的时候,本意是想要借此打探洛阳的态度,也是想要杨烈说出世事变迁,有些旧例,需要打破的这种好话。

    但是,杨烈却是盯着荀攸,从牙缝里,挤出一句话。

    “极其不智。”

    荀攸一愣,但马上就明白了。

    这是怒其不争啊。随即延伸开去,且赫然发现,在这个时候,曹丕如果不进位魏王噶有多好?

    别的不说,四路进攻江南,就可以直接挂上讨逆的大义名分,理直气壮。

    不但如此,也可以以此为理由,从那些士人名流那里,得到他们的支持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这些士人名流的背后,可是一个个的富户大家族,口头支持以后,是不是还得给些实际的?

    不得不说,就是荀攸和曹丕等人,都不是傻子,来洛阳来的多了,一眼就能够看出,杨烈之所以不放弃屯田制的举动,很大一部分就是在遏制豪强的继续壮大,甚至是在限制削弱他们。

    曹丕回去以后,也在这么做。但收效不大。

    不过这些都是后话,而从杨烈口中,只得到这四个字,荀攸觉得自己次来洛阳,似乎有些一无所获。


  (https://www.skjwx.cc/a/48960/48960105/7214452.html)

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www.skjwx.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skj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