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客居 > 北魏武侯 > 第257章 后秦廷议

第257章 后秦廷议


热介甫忙站起身。
  “实在是不该再打扰姑娘。天色也不早了,在下告辞了。”
  依依也没有挽留。
  “奴家预祝殿下明日之事一切顺利。”
  热介甫拱拱手。
  “多谢姑娘好意。”
  说完热介甫便离开这里。
  依依收敛了脸上的表情,露出思索之色。
  翌日。
  热介甫刚刚穿戴整齐,就听到一阵敲门声,还有人喊道:“热介甫王子,可起来了么?”
  示意一旁的侍女去打开房门,鸿胪寺丞和几名官员带着一丝愧意走进来。叹气道:“哎!真是吃酒误事。热介甫王子实在是抱歉。昨日酒宴我们光顾着喝酒了,对王子实在是招待不周。”
  热介甫轻轻笑了笑。
  “无妨,是我实在喝不惯那等烈酒,怨不得几位。”
  鸿胪寺的几人也都陪着笑。
  “殿下实在是宽宏。时间也不早了,让我等陪殿下前往皇宫。”
  热介甫拱手称谢。
  后秦的朝廷可没有大魏那种正常的朔望大朝的规定,什么时候有事了,什么时候就把文武官员召集起来议事便可。
  就像今天,不少官员都是临时得到通知,李宏良要召开朝会。他们不得不放下手里的事情,一头雾水地赶到金殿。
  似模似样的山呼万岁之后,李宏良便开口道:“南楚使者已经来了数日,也拜访了不少人。不知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。”
  有些人微微低头,不敢再看向李宏良。
  李子康率先出班行礼道:“陛下,臣以为南楚只凭空口白牙的几句话,便要我后秦的军士豁出性命。怕是天下也未有如此便宜的事。”
  “李中书此言微臣不大认同。”
  另一位大臣出班说道。
  “南楚也不是空口白牙,蜀国运来的粮食是实实在在的,可是做不了假的。”
  李子康哼了一声。
  “就算如此,那粮食也是蜀国的,跟南楚何干?”
  “那时南楚与蜀国已然结盟,从南楚运粮过来困难重重,可是从蜀国运来则要容易一些。”
  “那为何蜀国只送了区区几千石便不再送来了?”
  “这……”
  那名官员一时语塞,被李子康怼得说不出话来。
  李子康继续道:“南楚若是想要我后秦出兵也不是不可。先把真金白银拿出来,或者他先出兵攻下大魏的几座城池以为表率,我们再出兵也不迟。”
  “嗯,中书令言之有理。其他人可有何异议?”
  李宏良沉声说道。
  皇帝陛下都这么说了,其他人自然不会再有其他意见,纷纷出言。
  “微臣附议。”
  “臣等附议。”
  见绝大多数人都同意,李宏良嗯了一声。
  “既如此,此事就按中书令之言回复楚使吧。”
  “陛下。”
  又有一位大臣站出来。
  “南楚使者远道而来,不管如何陛下按礼节,也应该召见一下的。若不然显得我朝过于无礼了些。”
  李宏良略一犹豫。
  “呃……说得有理。也罢,那就择日召见一番。”
  “陛下英明。”
  臣子们纷纷奉上马屁。
  “还有何事启奏?”
  参与昨日李弘书房议事的一位大臣出班道:“启奏陛下,有西域楼兰国主派出的使者来朝,请陛下召其入殿。”
  李宏良带着疑问地哦了一声。
  “西域与我朝隔绝往来已有数年了吧。此番为何突然派来了使者?”
  “微臣也不知。不过将楼兰使者找来一问便知道了。”
  “嗯,那就召楼兰使者入殿。”
  热介甫在那几名鸿胪寺的官员的陪伴下,早就在宫外等着了。终于等到侍卫的通报,热介甫整了整衣冠,取出国书捧在手里,随着鸿胪寺丞一起走进大殿。
  “陛下,微臣已将楼兰国使者带来。”
  刚一走进大殿,鸿胪寺丞行礼禀报道。
  热介甫听到这句便微微躬身示意。
  李宏良往下看了看,他也是第一次见到热介甫。
  不仅是李宏良,殿中绝大多数人都把目光投在热介甫的身上。被这么多人同时看着,热介甫也有了些压力,微微垂头不敢再看向李宏良。
  “你便是楼兰使者?”
  挥退鸿胪寺丞后,李宏良问道。
  “是。”
  热介甫答应一声,将国书举过头顶。
  “此乃我朝国主亲手所写的国书,请陛下过目。”
  有内侍下来接过热介甫手中的国书,捧着送到李宏良的案头。
  李宏良拿起来看了看,呵呵一笑。
  “朕竟不知贵使还是楼兰王子。”
  这话一出口,引得殿内一阵议论。
  热介甫没有妄动,依然恭顺地站在殿内。
  李宏良装作认真地把国书看了一遍,才道:“按国书上讲,你来此是向我朝求援的?”
  热介甫躬身行礼。
  “正是!我朝与贵国相接,实乃友邻之邦。奈何其中数百里的戈壁荒漠少有人烟。于是不少野心之辈居于此行拦路抢劫之举,使得商人不敢再此行走,最终导致商路断绝。

  而我朝兵力不足,也缺少领兵大将。虽数次清缴却损兵折将,空耗钱粮。”
  朝堂中百官纷纷交头接耳,嗡嗡的议论声愈来愈大。
  “肃静!”
  有内侍尖着嗓子大声喝止。
  殿内的声音这才变小。
  按照剧本,李子康上前一步道:“陛下,微臣有事不明,想请教楼兰使者几个问题。”
  李宏良看向热介甫。
  “使者是否介意回答问题。”
  热介甫拱拱手。
  “但问无妨,在下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。”
  李宏良抬了抬下巴,示意李子康开始。
  李子康轻咳一声,对热介甫微微躬身。
  “王子殿下,据在下所知贵国人口数万,兵力也不成问题,而西域号称三十六国,本就亲近。为何不去寻其他国家援助,偏偏要向我朝求援?”
  “嗯,不错。为何要向我朝求援?”
  李宏良赞同地点点头,也重复了一遍问到。
  热介甫面露苦涩。
  “陛下、这位上官,你们有所不知。西域虽说是三十六国,势力却参差不一。绝大部分都是弹丸小国,兵力不过数百。守城也不过是勉强有余,何论进攻?
  像我朝兵力虽有数千,却也只能守城。势力超越我朝的国家倒是也有,兵力也有数万之数。奈何离得我朝太过遥远,不及贵国与我朝相邻,且实力强盛。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求援对象便是贵国。”
  这话说的顺耳,殿内君臣昂首挺胸,皆是一副高傲的摸样。
  “那贵国为何不早来求援?”
  李子康继续问道。
  热介甫哀叹一声。
  “上官有所不知。起初这沿路的匪患还不严重,我朝也剿灭过几支盗匪。奈何盗匪的实力发展迅速,不过一两年的时间,便已经成了为祸一方的存在。我朝再无力清缴,只能望而叹之!之前我朝也数次派出使者,向贵国求援。却皆音讯全无。此番若非……”
  不得热介甫继续说,李子康便狠狠地瞪了过来。热介甫也反应迅速,虽然不知道为什么,但也知道李子康如此表情,肯定是不能提李匡的名字的。便改口道:“此番若非……上天站在我这边,想来我也已经命丧大漠了。”
  李子康的面色这才缓和下来。
  李继良和李匡叔侄二人离开金城,对外的理由是二人一起驻守边关。可没让他们出使西域诸国。这要是让热介甫说漏了,大事倒是没有,可少不了一些人跳出来不停的上本参奏。
  有句话是这么说的,癞蛤蟆跳脚面上,不吓人它膈应人。
  那些御史之类的若是不开眼,一本本的上奏,说李匡没有陛下明旨,便私自带兵出使西域,乃是欺君之罪。虽然不会真的治李匡的罪,可面对御书的上书,他也烦人!
  好在热介甫反应够快,给圆了过去。
  李子康哦了一声,考虑了片刻,又问道:“我不知贵国如何,然这天下之国,或以耕种为本,或以游牧为生。此二者即便有匪患,也不是藓疥之患,安能引得贵国向我朝救援之境?”
  热介甫的面色更是凄苦。
  “西域诸国地处大漠,皆仰仗水草而活。我朝幸得上天垂爱,有一河流绕城而过,成为水草丰茂之地。若求温饱自是不难,可我朝所在之地乃是沟通中原西域的必经之地,两地商人皆要经过我朝。天与弗取,反受其咎,由此我朝在之前空前的繁荣,远超其余各国。
  然而,见惯了繁荣富足,哪还能再回到原来的贫苦生活。而那些匪盗如勒在我朝脖子上的草绳般越收越紧。我朝若不反抗只会回到原来的清苦生活,甚至因此灭国。”
  热介甫说完,不少人都暗暗点头。
  热介甫说的不错。而且自从热介甫进入大殿,面对李宏良和诸多大臣散发的气势却不卑不亢。对于李子康的责问又能侃侃而谈,引得不少人对其赞赏不已。
  “中书令可还有其他问题?”
  高座上的李宏良问道。
  李子康躬身行礼。
  “微臣没有什么要问的了。”
  “其他爱卿可有何疑问?”
  底下一片寂静,无人回答。
  李继良扫视了一眼众臣。
  “既如此,诸位爱卿以为我们该如何处置?”
  李家的另一房的主事出班。
  “陛下,难得楼兰向我朝求援,此乃彰显我朝乃煌煌上国。而且出兵之后,也能向其他诸国展示我朝天威。故微臣以为,我朝应当出兵替楼兰剿灭盗匪,重新打开商路。”
  又有其他两名族中的主事出言,力主出兵。
  有同意自然有反对的。
  一名大臣道:“此事陛下应当慎重考虑。眼下南楚还在请求我朝共同出兵。微臣以为,我朝应将兵马集中使用,切勿让些许小事,影响了朝廷要事。”
  “剿灭盗匪所用兵力不过千余之数。有没有无这点儿兵力,并不影响什么朝廷要事吧。”
  百官们寻声望去,说话的竟然是李升。
  李宏良呵呵一笑。
  “李升所言不错,没有这千余兵力我们也不可能大败于人,有这千余兵力也不可能让我朝速胜?”
  李继良这话一出口,又相当于把事情敲定了。百官们再不言语一声。
  热介甫则连忙行礼,道:“多谢陛下同意出兵救援我朝。我朝定将对后秦感恩戴德。从此视后秦为宗主,年年纳贡,岁岁称臣。”


  (https://www.skjwx.cc/a/50738/50738630/63958470.html)

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www.skjwx.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skj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