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客居 > 穿越明朝假太监 > 第88章:借调曹文诏

第88章:借调曹文诏


  历史上的袁崇焕,被抄家时“家徒四壁”,绝对是个另类!
因为,在这大明的官场,贪个几万两银子,实在不能叫“贪”!
就如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,抄家只抄出十几万两银子,真的叫清廉!
又如,前不久被凌迟处死的吴襄,五十五万两的赎金,竟然眼睛都不眨!
他到底藏了多少银子,恐怕魏忠贤也查不出来!
所以,抢在朱由检之前,让锦衣卫扮作劫匪抢先一步去“抄家”,绝对是明智的选择!
陈王廷在福建的一年多时间,贪了自己八万两银子,真的不是事儿!
这家伙,值八万两!
就算他不贪,也会给他这笔钱!
话说回来,他能被银子所腐化,对自己有利无害!
要是他的肠子还像以前那么直,那可不好办事了!
“福建的银子,一直是你在管,账本放在哪了?”
“厂公,我只拿了八万一千二百两!
除去福建军器局的日常开销,剩下的一千四百九十五万两,全都埋在平海以东的小岛上!
这是账本,请过目!”
王立接过账本,没有翻开,却肯定地说道:“不对!应该是一千五百二十万两才对!
还有二十五万两,到哪去了?”
“厂公,属下真的没拿!”
陈王廷有些急了,抢过账本,一页一页地翻看,还是摇了摇头:“厂公,我只拿了八万多两!
另外的二十五万两,我真的不知道啊!”
“我去山西的这段时间,你除了盯着袁崇焕,给我慢慢想!
我能肯定,绝对少了二十五万两!”
陈王廷一脸的无辜,王立却猜到了缘由:
这二十五万两,是翰林院“侍讲”刘若宰的地契赎金,也是最后一笔赎金。
十天前,这笔赎金才从南直隶的怀宁县起运!
陈王廷离开福建时,这笔银子不可能运到!
所以,陈王廷没有上账!
王立还知道,陈王廷“贪污”的这笔银子,被他悄悄运到陈家沟,赈灾去了!
对此,王立不想说破。
反正,他对朝廷已经绝望,只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事情!
那就由他去吧!
毕竟,陈王廷知道自己不是太监!
他从未点破自己!
更没有吃掉自己的银子!
这样的兄弟,到哪里去找?
唉!
河南又遭了灾!
小冰河期,真特么恐怖!
想起这事,王立就后背发凉!
他知道,历史上的四次大规模战争,都与小冰河期有密切的关系,并非全是吏治失败引起!
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,是第一次小冰河期;
东汉末年、三国、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;
唐末、五代、北宋初期是第三次小冰河期;
此时的明末清初,是第四次小冰河期!
每一次的小冰河期,都会形成气温剧降,灾荒不断,粮食大幅减产!
粮食不够吃,都不想被饿死,自然会引发混乱,甚至是战争!
其本质,不过是粮食的再分配!
直到小冰河期结束,或者产出的粮食能养活相应数量的人口,战乱自然会停止。
据后世的史学家统计,前三次的小冰河期,人口几乎锐减了五分之四!
奇怪的是,据相关的资料统计,明末的汉族人口大约一亿两千万;
到了清初顺治十七年,汉族人口数大约是一亿三千五百万;
人口,并没有锐减!
所以,这次的小冰河期,应该不算特别严重!
而且,这个明朝,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明朝!
很多地方不一样!
不论如何,捞足银子,养一支私兵,确保自己在小冰河期不被饿死,再有一群美女帮忙暖床,这就足够了!
我能除掉吴三桂、钱谦益、朱国弼那样的汉奸,就已经不错了!
至于忠君爱国,民族大义,反清复明什么的,我真没那本事!
如此逆天的壮举,让有本事的人去做吧!
我就先闪了!
……
“厂公,因为上游的截断,卢沟河已经断流,无法走水路;
这次去山西,咱们是走居庸关还是紫荆关?”
“不急!”王立摇摇头,目光如炬:“出发之前,还得跟万岁爷借一个人!”
“借人?借谁?”
宋哲还欲细问,王立却草草整理好衣袍,往西华门而去。
王立前去“借人”,是想组建自己的私军!
关宁铁骑的强悍,他全都看在眼里!
他认为,步卒就是一堆垃圾!
虽然很省钱,但不经打!
要建,就建骑兵,铁骑!
一手三眼火铳,一手大砍刀,人挡杀人,佛挡杀佛!
当然,要建骑兵,必要有精通骑兵战法的将领!
否则,只是一盘散沙!
去年,在西平堡的时候,祖大寿欲留下曹文诏协助王立;
当时的王立,没听过曹文诏的名字,而且有自己的小九九,执意留下了吴三桂;
京师城外的几场大战,王立不得不重新审视曹文诏。
在他看来,曹文诏、吴襄和一众姓“祖”的族人家仆,都是指挥骑兵的优秀将领。
只不过,吴襄太过滑头,而且被凌迟处死了,无法借用;
而祖大寿,恨不得剁了王立!
他的妹夫吴襄、外甥吴三桂,虽是“通敌卖国”而死,却跟西厂有莫大的关联!
祖家的人,差点因吴襄被“诛连九族”,他们不恨死王立才怪!
所以,王立还能“借用”的骑兵将领,就只剩下曹文诏了。
只不过……
昨日的庆功宴还是君臣一心,其乐融融。
今日的大殿上,怎么又成了菜市场?
朱由检面色铁青,坐在龙椅上一语不发!
下面的臣子,一个个都在哭穷!
魏忠贤躲到不起眼的角落里,朝着王立微微摇头!
银子!
又是银子!
原来,杨鹤成功招抚乱民之后,趁机向朝廷上书,索要“遣散”费了!
不得不说,杨鹤这厮还真聪明!
他出发上任时,讨不到银子和粮食,却凭着一张利嘴,先招抚乱民,再索要“遣散”费!
此时的朱由检,有种被愚弄的感觉!
乱民,被杨鹤几句话就招安了!
但,朝廷如何善后?如何安置这些乱民?
当军队养起来?
我去!
一百多万的乱民,谁能养得起?
遣散回家种地?这就更扯蛋了!
陕西已经连旱两年!
如果种地能有收成,如果种地能活命,谁会提着脑袋造反?
但是,如果不给遣散费,乱民很可能再度造反!
如果要给,又到哪里去弄钱?
争吵多时,朱由检把心一横:
“朕出十万两!户部出五万两!众卿再凑个五万两,先安置了乱民再说!”
音落,殿上又是哭爹喊娘之声。
每个大臣,都在哭穷!
王立和魏忠贤自然知道,这些家伙全都富得流油!
几乎每个人,都遭到“后金使者”的勒索!
几乎每个人,都支付了地契赎金!
从几万两到几十万两,眼睛都没眨!
但是,每个人遭了勒索,全都绝口不提!
有吴襄的前车之鉴,谁还敢提?
通敌卖国,诛连九族,不是闹着玩的!
等候多时,殿上仍是阵阵哭穷之声,没有一个人表态!
无奈,叹息!
朱由检的目光,移到王立身上。
“呃……万岁爷,小奴可以献出二十两的俸禄;
另外,福建、浙江的港口关税,还有三万两正在运往京师……”
话说到一半,王立突然发现不妥,赶紧闭了嘴。
如果自己不提,这笔银子还能进朱由检的内库;
但,在朝上公然提出,他好意思不拿出来?
此时,朱由检的脸色,确实有些不悦:“王公公,你不是去山西了么?为何还没启程?”
“呃……小奴……小奴本已出发,却听闻殿上在议论乱民安置之事,所以……
小奴认为,乱民实在太多,很难全部安置!
小奴的意思是……朝廷要做好清剿的准备……
小奴此次去山西,正想未雨绸缪,提前训练一支骑兵,以便随时清剿乱民……”
听说要训练军队,还是训练骑兵,朱由检想死的心都有了!
如果有可能,他真想马上就发兵,马上就杀光乱民!
但是,调集军队不要钱么?
要是有钱,还用得着杨鹤去招抚?
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?
如今,京师保卫战还没完全结束,皇太极还占着关内四城!
朱由检却遣回了边军和私兵,只留下关宁军还在抗敌!
究其原因,就是没钱!
朱由检正要开骂,王立抢先开了口:“万岁爷,小奴也想替朝廷分忧啊!
只要有了骑兵将领,西厂锦衣卫咬咬牙,应该可以众筹两万两银子!
如果再想想办法,应该能组建一支骑兵!
如果再有民变,西厂就能第一时间出兵清剿,万岁爷就能高枕无忧了!”
这话,简直说到朱由检心坎里了!
未雨绸缪,训练军队用于清剿乱民,竟然不用自己掏钱?
天下,竟有这样的好事儿?
“嗯!厂公果然是朕的股肱之臣!”朱由检终于有了笑容,站起身:“厂公,你想借调哪位将领?”
“万岁爷,小奴想借用的,是关宁军祖将军麾下的“游击”曹文诏将军!”
“关宁军?”
朱由检眉头微皱,实在不敢相信!
“游击”将军始于汉代,明朝为正五品武官,几乎是个不入流的武官!
对朱由检来说,“几品”的武官不重要!
重要的是,这个武官在祖大寿的麾下!
前段时间,他不听调遣,私自带走关宁铁骑,朱由检“为了大局”没有怪罪,却始终耿耿于怀!
如今,将曹文诏“借调”出去,或多或少,都能敲打一下祖大寿!
至少,可以让他知道:关宁铁骑不是姓“祖”!
朱由检心头暗喜,却没有表露声色:“厂公,你确定是曹文诏将军?”
“没错,正是!”


  (https://www.skjwx.cc/a/57973/57973585/60111302.html)

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www.skjwx.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skj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