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客居 > 末日结束后我靠种田养家 > 第3章 第3章

第3章 第3章


一觉睡醒的洛知秋神清气爽的伸了个懒腰,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窗边的植物。

        果然,昨天已经有些蔫儿的作物经过一晚上的时间,已经彻底支棱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总共四筐植物,筐子是外婆亲手编的,筐子里用破旧的衣服裁开来,薄薄的垫上一层,足够透气,还能防止泥土流失。

        一筐两株小辣椒,还未结果;一筐小青葱,个头不大,这两天已经开始有了疯狂分蘖的苗头,现在房子面积够大,回头再挖点土上来,能分出来好几筐。

        剩下的两筐种的都是番茄,只不过品种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一种是目前基地种植的人比较多的传统番茄,是从末日前留下来的种子,经过了一代代的淘汰,留下来的较为稳定的品种,比较娇气,却是基地内重要的维生素来源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二种则是之前去野外做采集任务的时候,发现的野生植株,洛知秋留了一株比较弱小的,剩下的都上交了出去,说不定不久后又会有新的杂交品质出现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株传统番茄已经种了好几年,主茎纤细的根本不像是能长成番茄树的样子,因为一直在室内生长,结果要比野外的早上许多。野外的那个如今还只是一株幼苗,估摸着正常情况下,至少要一个月后才能结果。

        用两只手指比划了一下事先盯好的几颗柿子,直径果然长大了些许。

        确切的说,是一天时间,肉眼可见的长大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速度肯定是不正常的,洛知秋慢慢站起身,隔着绷带轻轻按了按头部的伤口,除了略微有些发痒,那种撕裂般的疼痛几乎已经消失。

        外伤几乎可以单方面宣布即将痊愈,只是脑子内部依旧还有些不适,另外昏迷三四天,本来就营养不良的身体,多少有些透支了生命力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按照现在这个状态,想来要不了多久,应该就能痊愈。

        今天的早饭是玉米面野菜糊糊,一块蒸地瓜,配上去年入冬前腌的小咸菜切丝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咸菜是一种芜菁甘蓝的根茎,有个俗名叫卜留克,耐寒又耐旱,不用特意照料,在基地外面随手种上一些,挖回来的根茎大的一块能有五六斤,基本上算是基地的福利菜,一个积分能换上十斤,足够人口少的人家一整个冬天下饭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玉米面是末日之后人们的主食,一小把玉米面,就能煮出一大锅玉米面糊糊,又或是做成玉米面饼子,饱腹又便于携带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基地建设初期,很多人家都没法开火做饭的时候,基地里发放的食物便是统一规格的玉米饼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玉米,地瓜也是基地主要种植的作物,至于小麦水稻这种精细作物,只能小部分种植,用以留种和科研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,当时基地外面步步危机,除了一些完全不需要照料的作物,真正可以充饥的粮食只能在围墙内部种植,有限的面积,要养活整个基地的人,只能选择产量最高的几种。

        说起来地瓜也是个好东西,除了根茎可以食用,末日前用来喂猪的地瓜藤,放在末日后,那也是难得的青菜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吃完早饭后,祖孙二人开始收拾房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区坐落于劳动湖边缘,这栋楼又在小区的边缘,出了侧门就是环湖大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劳动湖被一座轻轨桥分成了两半,另一侧是这座小城唯一的大学,曾经以农业闻名全省,乃至全国的安城大学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学和居民区在湖的北岸,出了小区,顺着环湖大道,步行二十分钟,就能到达学校。

        湖的另一侧原本是个大型森林公园,景区内面积足有近百平方公里。本来绿化面积就很高,末日之后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,听去过的人说,早先末日前修建的柏油道路根本看不出来,偶尔在林间看到木头栈道,也腐烂的不成样子,没人敢上去行走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地理位置,可想而知末日前的房价有多高,是附近出了名的高档小区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初的高档小区,放在现在,却是妥妥的“鬼城”。

        经历了末日后,世界人口大幅减少,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现如今最珍贵的资源。

        城市重建,从市中心开始,除了本身在这边有房子的,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靠近市中心的地方定居,越靠近中心的地方,自然越是安全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些没有房子,会选择申请在这边落户的,要么是本身有点本事,相中了森林公园和劳动湖中可能存在的资源,要么是看好未来大学城周边的发展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边的房子全都是大户型,像是此时祖孙二人住的这套,一梯两户的户型,室内面积足有三百多平。

        四室两厅,南侧阳面两个大卧室,一个书房外加一个大客厅,客厅和主卧各带一个七八平的大阳台;北侧阴面则分别是厨房,饭厅,公共卫生间,以及一个面积不大的次卧。

        从饭厅旁边的楼梯上去,阁楼的配置和楼下北侧一模一样,一个小型饭厅两侧分别是厨房和洗手间,洗手间旁边则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卧室。

        阁楼朝南的方向一个还算宽敞的走廊外侧,全是透明的落地门窗,外面则是完全露天的平台,面积足有二百多平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年外公外婆租住的便是楼上的那间小卧室,得知外公是隔壁大学的农学专业的导师,房东直接把楼上平台的使用权免费租给了外公。在买下这套房子后,楼上更是直接成了外公的私人实验室。

        三十年过去,楼上原本的植物大多已经枯萎,被随风飘来的野草种子夺去了生存空间,偶尔还能在草叶上,看到干涸的鸟粪,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下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顶层楼板应该是经过特殊处理,上面郁郁葱葱的长满了各式杂草,楼下却完全没有破损漏水的痕迹,回头可以把这里都收拾出来,二百多平米,好歹也相当于三分地呢,楼上要是不住人的话,厨房,洗手间,甚至是卧室也都能种东西,楼上加起来,也有半亩地大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洛知秋心里盘算着,下楼之前瞄了眼隔壁,对面楼上堆满了各色废品,活脱脱一个小型废品回收站,那些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是那家还有人在世,又不打算住过来的话,说不定能租下来,两个顶楼室内外面积加起来,足有一亩地大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目前市内水电检修还没有到这片小区,早上外婆煮饭用的是从基地带来的小煤炉,水则是昨天搬家的时候,黄叔带着两个小伙子顺手给挑上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顶楼说好也好,额外带个空中花园,隐私性也稍微好些,要说不好,一老一小每天从19楼上下挑水也是个麻烦事儿,但是想要种东西,水是最基础的需求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年的春天,若不是赶上灾年,雨水倒也还算充足,回头可以在顶楼放一些储水的设备,另外等自来水管道检修完毕,正式通水后,用水问题也能解决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说起来,也就只有眼下这段时间难熬一点,为了不给自己和外婆添麻烦,短时间之内,肯定是无法扩大太多种植面积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话又说回来,自己手里的东西太少,真要扩大范围,估计效果会下降很多。

        眼下还是要尽快能得到些收入来源。

        今天早上收拾屋子的时候,洛知秋盘点了一下家里的物资,日用品暂且不提,光是粮食储备就让人捉急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受伤,她错过了基地开放初第一批工作分配,之前积攒的积分,也在受伤期间消耗的差不多了,还剩些玉米面和小地瓜,最多够祖孙二人吃上半个月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最适合她们,也是最快捷方便的经济来源,就是手里那几筐作物。

        早在昨天搬家的路上,就有人眼馋这些东西,当时开的价格并不算低,等再养上几天,应该能卖上更好的价格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到就做,洛知秋下楼后直奔卧室,翻出睡觉前在屋子各处摆放的玉石碎块,围着四筐作物,围了个奇怪的形状。

        早上浇过一遍水的土壤此时居然已经半干,又赶紧浇了几瓢水,确保植物能够正常生长。

        眼下要做的事情太多,第一框番茄正在结果期,虽说只要水能供应上,已经结果的番茄都能继续生长,但是后续能不能结上下一茬果子,还是要看肥料是否能供应得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另外小葱眼看着也进入了分蘖期,需要准备几个新的容器进行移植。按理说直接移植到楼上也不是不行,但是相比于直接卖葱,若是能连盆带土卖出去,应该会更受欢迎,价格也能稍微高些。

        土可以去楼下挖,也可以暂时挖楼顶的土应急,容器的话楼上也能翻出来一些没有损毁的种植箱出来,实在不行,隔壁邻居楼顶那些废品里,想来也能翻出来不少可以充当容器的东西,若是无主最好,便是有主的,想来用些食物交换,对方也不会拒绝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就是最重要的水了,以后归以后,就眼前这些植物吃水的速度,每天下楼挑水是必不可少的,幸好出了门便是湖,最难的也就是爬楼这段路。

        洛知秋从小便力气惊人,就算是现在比较虚弱,论起力气来,也不比同龄健康的女孩子差,虽说累些,但是应该也吃得消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要是身体能恢复的更快点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洛知秋看向窗边因为缩小范围,灵气又浓了一丝的聚灵阵,水土肥虽然也急,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弄到更多的玉石。

        只要灵气能跟得上,她倒是有些别的思路,说不定能恢复的更快些。


  (https://www.skjwx.cc/a/68228/68228359/11290298.html)

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www.skjwx.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skj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