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客居 > 锦程万里 > 第二十八章 冠服制度

第二十八章 冠服制度


  纷姑姑的教法与绩娘子颇不相同,无论贞锦依是否去请教,都要隔一时就过来看看,若满意便夸上几句,若觉得不好,便叫她拆了线重做。

  这位纷姑姑要求其实很高,但耐性甚好,说话做事皆从容舒缓,指点时则是重点突出、点到即止,却从不啰唆唠叨。

  贞锦依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,深感不但技术上提升得非常快,而且心情十分舒畅。

  如是几日,贞锦依绣完了一张红绫手帕,几种针法也都熟练了不少。

  将完工的成品交予纷姑姑验收时,纷姑姑却忽地惊道:“哎呀不好,只顾着教你针法,险些闯出祸事来!”

  贞锦依一惊,闪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自己的穿越身份是不是露了什么马脚?

  但立即又觉得不太可能,接着就想是不是未拜师的学徒有些东西是不可以学的。

  她忙做懵懂状,问什么事。

  纷姑姑这时已回复了一向的镇定神情,慢条斯理地向她做了解释。

  原来,这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很是严格,对各个等级的衣着规定也非常细,士人、各级官员穿用什么,士以下的平民不能穿用什么,都有官府下达的规制。违了规制,被官府知道是要追究问罪的。

  所以绣坊的学徒首先要学的还不是裁剪、刺绣的具体技法,而是哪个等级哪种职位的人可以穿着哪些材质、颜色的衣服,使用哪些材质、花色的绣品,以及使用什么样的花色图案。

  绣工们多数都不识字,这些知识只能靠口传心记。

  才刚入门的学徒,最先向师父师娘学的本该是这些基本规则。但贞锦依一直没有拜师,因而至今没有人教过她。

  绩娘子、纷姑姑接手教她时,心里总觉得她是坊主娘子送过来,于是直接从技法开始教。

  此时纷姑姑才想到这个关窍,简单解释之后,问贞锦依:“你是不是拜在坊主娘子门下的?她可曾教过你服饰的规制?”

  贞锦依老实答道:“坊主娘子说过要我跟她学艺,但尚未安排拜师的事,也没教过我这些。”

  纷姑姑沉吟了半晌,终于说道:“既然你已经跟着我学绣了,我不妨先把规矩跟你说说,以免日后出错。这是大关节所在,你可要记牢了,一点也错不得,逾了制,轻则受罚,重则丢命!”

  接着,便向她讲起了这里的冠服制度。

  因规则甚多,一时也说不完全,只能一天讲一些,让她记住,第二天加以查考,再教一些新的。

  最先讲的是基本等级。官员之下分为士农工商四个大等级,士以下的平民只能穿素色衣服,包括青绿黑白灰,衣服上也不可绣花,只有婚礼时可穿着正红色,使用绣花的喜帐,这是她知道的。

  还有她不知道的,如平民不能穿绸着缎,但财力够的可以穿素绢、素缣衣服;读书人有了功名,如中了秀才举人就能穿用绸缎绫罗,使用绣花的衣物,只是花式上有些限制;官员方可以穿用织锦;等等。

  贞锦依对古代服制原本有一些粗略的了解,此时从头学习,虽和自己所知不完全一致,倒也没觉得十分难懂,只是许多细节十分繁杂,全凭耳听心记,不免容易遗漏。

  学不多时,她自然就想到若是能有几本这方面的书,可以系统学习并经常查看就好了。

  但问了问纷姑姑,书倒是有,确有一套名为《冠服志》的书,专门记录从衣帽到鞋袜的穿着制度的,但坊中几乎无人识字,因而不但绣坊里没有收藏,整个染织巷的各坊内都没有,只有外坊住着的帐房先生那里收着一本,此外就只有郡府中打理染织事务的师爷那里有了。

  贞锦依一听,这书基本上是不可能看到了,况且就算找来看了,只怕也有好些字认不得。

  对了,看不到书,可以自己记个笔记呀!一则避免遗忘,二则要用时也能查一查。

  晚间向陵锦佑打听了一下,笔墨倒不是问题,因为绣坊要描花样,常备有一些。

  然而好的纸张却颇不便宜,上好宣纸要几十百把文铜钱才买得到一令,才出师的绣工一个月工钱也不过百来文。因而绣坊内常用的是廉价的毛边纸,若要用时,可以向秋锦香领用几张。

  既然有纸笔,就用自己认得的字来记好了,反正也不给别人看,是不是与这里的字一样又有什么关系?

  想到这里,贞锦依忽然福至心灵:虽说自己是在现代学校读的书,好歹《三字经》《千字文》这种古代常见的启蒙读物是看过的,全文背诵现在是做不到,但其中不少句子还是记得的。如果能找到这里的《三字经》《千字文》又或是《百家姓》来看看,与记忆中的文字一对照,不就能学到这个社会里的常用字了吗?即使还有些不认得的字,以后再寻机会找识字的人问就行了。

  她深觉这个办法极好,于是又问陵锦佑哪里有卖书的。

  陵锦佑却说,书本就不容易得了,贵且不说,卖的地方还少,要到街上专门的文房铺子去找。

  陵锦佑也不识字,对于这方面的事全然不了解,说到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这些书名瞪着眼不明所以,更说不清铺子里卖的有哪些书。听贞锦依问这些事儿很是觉得奇怪,反问她打听这样的事情做什么,莫非也想读书识字考秀才?

  贞锦依不便把真实想法跟她讲明,怕她听了又失惊打怪的。只说是家里有兄弟,想着日后挣了工钱,也让兄弟读些书,识几个字。

  说到“兄弟”,脑海里先掠过春子虎头虎脑的模样,接着就想起正月,他们这年龄正该是上学启蒙的时候呀,就是冬子和腊月也该认些字才好。

  陵锦佑却摇头道:“若不考秀才,只是识了字又有何用?且不说买书费钱,一本书那样贵,一个月工钱都买不了!就是买了书,请先生的花费更是不小,不如省下这钱,给你做嫁妆是正经。”

  说到后面已有调笑的意味。


  (https://www.skjwx.cc/a/77/77028/487737007.html)

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www.skjwx.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skj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