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客居 > 天道酬勤 > 悠悠大公桥(247)

悠悠大公桥(247)


悠悠大公桥(247)

        ▲小巷小店

        那个秭归来的大哥从小偷手里买了辆锈迹斑斑的嘉陵摩托,找了张砂纸打磨了一下,买了管喷漆,摩托就焕然一新了。平时的时候,就在盐业公司门前干“摩的”(载人载货),那个店家需要上下车,也会去抢着干;家里摊子上需要补充什么干货,就趁着吃中饭吃晚饭回家的时候带回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哥天天风里来雨里去,全身晒得和宜昌话说的“钢炭”(木炭的一种)似的,就被大嫂娇嗔说成是“非洲来的黑人”(黑人在宜昌读成“吓人”)。时间久了,二道巷子的人都把大哥喊成“黑人”,姓什名谁早就不记得了。宜昌还有一个很有名气的交警“黑皮牙膏”,后来当了交警大队指导员的那个。

        黑人的老婆除了在家做两顿饭,就是在家守摊。大嫂一点也不黑,长得白白胖胖的,虽算不上好看,可是和她说的那样:“喝香溪水长大的就是水色好。”大嫂更是一个做菜的好手。不管是菜场买的“罢脚菜”(卖到最后的菜)还是肉铺买的“槽头肉”(刀口肉)都能做得色香味俱全,就号召我“搭伙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反正我就一个人,按月交搭伙费就不愁饭吃,没想到没过几天,房老板一家也加入进来,周边邻居的几个单身汉也跑来搭伙,大嫂就把他们两个人的饭菜弄成了私家厨房。味道比后来满街都是的私家菜相比绝不逊色,搭伙费也不贵,比在外面地皮摊子炒盒饭合算多了,大嫂也算是给他们家多了一条生财之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嫂的那个木楼门前摆的实在是太普通不过的一个小货摊,别说营业执照,连手写的招牌都没有,所以我无法向你具体描述它的特点。就是头顶用两根竹篙撑起一块黄油布遮风挡雨,那个小摊从早到晚都在诚实面对路人。几乎没人值守,大嫂就在木楼堂屋里做饭炒菜,眼角一瞟就可以把那个小摊看得一清二楚。只要有人在小摊前站住,她就会放下手里正在干的活,迎上去用宜昌话问:“你儿想买点什么儿?”

        大嫂的意思是:做小生意说外地话没人理睬,还是说本地话叫人放心。我不敢反问她:“那些说襄樊话的、沙市话的、常德话的是怎么把生意做成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大嫂做的主要是过路人的生意:有些是准备到金山银海市场去进货的,路过大嫂的摊子随口问问行情。结果在那几个批发市场转了好几圈,才发现大嫂这里的干货似乎更有看相,价格也不贵,就又转回来,在大嫂这里进货。大嫂上货很讲究,比如辣椒皮子,必须用干抹布擦干浮灰,露出原来的色彩,还将那些辣椒籽筛掉,自然就很有看相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嫂也做街坊邻居的生意:为人很和气,见人笑三分,碰到认识的,差个一毛两毛的,呵呵一笑就算了;有些更熟悉一些的,过来买调味品,大嫂有时候还会给她们抓几根分葱,或是一个桔子。有些男人是被大嫂的笑所感染,有些女人是被大嫂的小恩小惠所吸引,总是会到大嫂那里去买东西,还有几个山里来的商贩还说,他们绕着金山银海也要去大嫂那里进货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在二道巷子那栋木楼住了不到半年就上了三峡工地,也就和秭归来的那对大哥大嫂分开了。听说他们后来在隆中路菜市场有了自己的摊子,生意越做越大,再后来就跑到物流园去做干货生意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很想让那些想创业的年轻人知道这对夫妻的创业故事。男的想想有没有“黑人”大哥那么吃苦耐劳,女的想想有没有大嫂那样的经济头脑和与人为善。如果没有,还是和我一样,老老实实找个单位上班,少做些“日大瞎”的梦才好。


  (https://www.skjwx.cc/a/98754/98754103/10058341.html)

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www.skjwx.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skj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