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客居 > 天道酬勤 > 悠悠大公桥(223)

悠悠大公桥(223)


悠悠大公桥(223)

        ▲幼儿园孩子们到公社参观

        在“三年自然灾害”期间,集体食堂大力推广清华大学发明的“双蒸饭”(就是在饭蒸好之后,揭盖洒上水又蒸一次。双蒸饭十分松软,不需咀嚼,从感觉上要比单蒸饭饱肚子),食堂炊事员受到启发,并在此基础上在蒸饭装钵之前用水将米泡胀,再装钵加水,进行双蒸。实际上一钵饭里上了三道水,蒸出来的饭比双蒸饭的体积更大。

        双蒸饭的专利权属于清华大学。1960年清华大学党委成立了工作组,进食堂专门研究“增饭法”。发明了碗饭、钵饭、盘子饭,这些方法只能保证口粮到人,不能增大饭的体积,又进一步攻关。发明了双蒸饭,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推行。所谓的“双蒸饭”,。宜昌市各单位的炊事员在双蒸饭的启发下有所创新。

        宜昌市的餐馆开始卖大碗“糊汤面”。所谓糊汤面,就是将稀释的手工面条加上大量的干湿扑粉一齐下锅,把面条煮成稠糊糊,似汤非汤,比米汤要稠,比浆糊要稀,再撒点盐,放些菜叶,一角钱2两票一大碗。连吃带喝很撑肚子。因为便宜,又能饱肚子,所以很受欢迎,在解放路、陶珠路吃糊汤面成了当时的时尚。有人回忆说:当时8个人一圈围着桌子吃,后面已有一圈8个人在等座位,有时一圈人在吃,后面竟站着两圈饥肠辘辘的人在等候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个时候真的做到了“再穷不能穷教育,再苦不能苦孩子”。在困难时期鉴于学生普遍吃不好导致营养不足,所以将原来每周要上4节体育课在1959年减为2节,1960年再减为一节。体育课不跑步不打球,学做保健操、鸣天鼓、轮眼珠(类似武术八段锦)之内活动量较小、体力消耗较少、以休养生息为主的体育活动。同时,考虑到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,对学生格外照顾,市政府出资在市食品厂(七一酒厂隔壁,今爱尔眼科医院)为学生定制一种“三合一”的饼子,由各中小学校统一发给当天上学的学生食用。那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所有学生进行无差别的关怀至今难忘。

        新社会排队的规矩就源于困难时期,因为除了发放票证、定量供应,还有官兵一致、干群一致的一视同仁,所以在遇到紧俏物资之时,排队是最好的记忆。比如春节前买“计划肉”,为了买到猪头肉(计划票证要的少)、肥肉(膘肥油多),半夜里穿着棉大衣开始站队,天刚亮在肉食店门前排成的一串长龙就是中国特色。还有“水湿米”(从触礁沉没的运粮木船上打捞的粮食)经常集中到宜昌河坝就地销售,),因为一斤粮票可买1。5斤“水湿米”,所以排队等候购买的经常在河坝蜿蜒很远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个艰难时刻,饥肠辘辘、没有油水的宜昌市民想出了无数的“苦方儿”(很难的办法),就有了在住宅大院天井养鸡、自家床下养猪的稀奇事。由于宜昌人的住宅大多不宽余,无奈之中只有在天井过道中喂几只鸡。养猪就不容易,因为猪要吃要拉。据报道,仁济巷(今一医院旁燎原巷)居民夏婆婆家的儿孙多,为了让儿孙吃到猪肉,她在自家床底下养了一头猪,还把猪驯养得服服帖帖,猪睡在她的床下,半夜里猪哼哼一叫,她便起床开门,猪跑出门外在盆子里拉屎拉尿,她把猪粪集起来做肥料。忙乎一年,腊月杀猪,收获90多斤猪肉。


  (https://www.skjwx.cc/a/98754/98754103/10058367.html)

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www.skjwx.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skj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