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客居 > 天道酬勤 > 悠悠大公桥(22)

悠悠大公桥(22)


悠悠大公桥(22)

        ▲国人喜欢围观洋人

        那个受到洋人赞赏和信任、却获得中国官员和百姓差评的京华陀是光绪元年(公元1877年)2月5日乘英国皇家茶隼号军舰从武汉来宜昌的,不想却在枝江百里洲搁在沙洲上,京华陀不得不在那里改租了一条木帆船才到达宜昌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在京华陀之前,已经有不少的传教士、探险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过或者路过长江上的这座小城,对这座城市各有各的第一印象。很多人的记忆随着他们的离去而消失,可还有那么一些洋人,他们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。下面就摘录其中的几段让那些洋人对宜昌以及宜昌人的印象。

        英国人汤马斯&8226;莱特&8226;布莱克斯顿(公元1832-1891年)在1861年组织了一次“杨子江上游的探险”,成为到达离上海1800英里最远的宜宾屏山第一人。他在《在扬子江上度过的五个月》里这样写道:“宜昌本地的商业看起来不那么发达,但……进出四川的货物在这里转运,我们看到许多帆船停在江边等生意。……我们注意到这里有一些漆成红色的救生船,用来救援溺水的人。这个制度和中国南方流行的”绝不救溺水的人”的做法非常不同”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英国人写道:“我们停靠在离宜昌城有点距离的地方。把船停远点,或者在可能的情况下把船停到河对岸,是我们一贯的做法,目的是为了省去一些烦人的干扰。当我们不得不停靠在城镇边的岸边时,会被围观。这些中国人并不是非常粗鲁,他们是好奇,想看看我们。他们有时会扔土块或者石块到离我们的船很近的地方,但我们知道这些并不是扔向我们的,他们只是想引起我们的注意,让我们把脸从船的窗户里露出来,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体会到动物园里新来的动物们的感受了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另一个很爱冒险也很有名的旅行家汤马斯&8226;库柏(公元1839-1878年)在他的那本《一个穿长袍扎辫子的商业先行者的旅程》一书中描叙了他在1868年1月中旬经过宜昌的见闻:“在离开沙市的第四天晚上,我们看到宜昌附近的小山了。……当我们通过一段风景很好的河道后,我们的船工们似乎突然从梦中醒来,像变了个人似的。大江的左岸是高耸的砂岩峭壁,从水面笔直的耸立着,船工们欢快的船歌号子声在山崖中回响”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二天下午库柏到达宜昌码头。在他的眼里:“宜昌是个规模不小的城市。它的重要性主要因为它位于平原与山区之间的地理位置。我们在这里的市场上买了鸡,120个铜板一只。很明显,因为快到中国新年了,所有的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。木炭要750个铜板,蔬菜比如白菜、土豆、韭菜等,要20个铜板一斤,牛肉要48个铜板一斤,猪肉要100个铜板一斤,牛油和猪油要160个铜板一斤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记录了他对这座小城的印象:“在太阳下山的时候,我们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。在傍晚时分,我和菲利普在城墙外顺着河边散步。那里的房子看起来都是临时性的,河水很低,这些房子就修在水边,主要是餐馆、酒馆和茶馆,看起来生意不错,坐满了船工。还有许多剃头铺子,顾客也是船工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,他们都没有进城去。


  (https://www.skjwx.cc/a/98754/98754103/10058565.html)

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www.skjwx.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skj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