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客居 > 天道酬勤 > 悠悠大公桥(13)

悠悠大公桥(13)


悠悠大公桥(13)

        ▲俯瞰东山

        1984年版的《地名志》是这样介绍东山的:东山位于市区中部,北起子茶庵子,南止于乌稍尾,东临梁子冲,西为东山大道。中部有一山梁(即原东山寺所在的山头)向西北突出,南部被赵家冲分为两条山脊。南北绵亘约3400米,东西最大跨度约1700米,最高点海拔152。4米。东山因位于宜昌古城城东而得名。因其东面亦有一条山岭与之夹峙于梁子冲两侧,故该山东部的山脊,群众中又有大梁子之称。

        东山山势蜿蜒,为宜昌屏障,战略位置十分重要。登山四望,五龙,磨基,笔架诸山巍蛾环峙,俯视江流,宛如襟,宜昌城区尽收眼底。昔日东山一带“翠藓苍崖森古木,绿萝盘石暗深溪”。早在唐代,东山之上就建有寺院、宝塔,揽胜楼等建筑。后毁于兵燹。明万历丙申年(公元1596年),知州童世彦重修。清总兵刘业薄亦曾进行修茸。“东山图画”曾被列为东湖八景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清咸丰四年(公元1854年),“太平天国”起义军攻占宜昌时,东山寺前殿,山门毁于战火。抗日战争前,曾在东山修建公园,上山路口竖有“东山公园”的青石牌坊(1959年修东山大道路基时炸毁)。日军侵占宜昌后,东山寺被毁一空.至解放前夕,东山已成为一个乱坟满岗,野草丛生的荒山。

        解放后,人民政府于1959年组织成千上万的群众。大战东山,修筑公路,开辟果园,并在东山东侧的山腰修建了宜昌运河和东山水电站。1962年,东山上的农民建立了果园大队(1976年改为东山林场,1980年改为东山苗圃),辟苗圃2002余亩。1971年,西坝、葛洲坝上的部分社员迁至东山,建立东山大队,开垦菜地100余亩.同年,鸦官铁路从东山山腰通过,并在原东山寺所在山头的西侧山坡,修建了宜昌火车站。1975年,东山西侧山麓又修建了宽阔的东山大道,由于宜昌市城市建设的发展,城区迅速扩大到山下和山腰,山头也早巳陆续建起了不少企、事业单位。1973年,市民政局在原东山寺处,建起了高达20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,1981年建立宜昌市烈士陵园。

        东山有许多值得大书而特书的历史时刻:民国时期因为推行“新生活”,在东山修路建起了东山公园;在抗战“枣宜会战”中牺牲的第33集团总司令张自忠的灵柩运往重庆途中,曾在东山草堂举行了三日公祭。在其后的“反攻宜昌”期间,日军死守东山寺一线,国军最终未能攻克宜昌;解放后政府在东山建起了“花果山”,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兴建烈士陵园时,举全市之力,众多市民便利用工作之余来到这里义务劳动,有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以上的介绍中,显而易见,东山当年就是宜昌人的公墓所在,而东山寺除了镇住磨基山客欺主位,除了烧香拜佛,超度亡人,就是登高望远,风景极佳之地;同时显而易见,在明清的时期,南湖还曾是水波粼粼,碧水荡漾,荷塘鸳鸯成趣,岸柳成行。但之所以谈起东山和南湖、东山寺和王篆,还是为了那座天官桥。


  (https://www.skjwx.cc/a/98754/98754103/10058574.html)

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www.skjwx.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skj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