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客居 > 天道酬勤 > 宜昌边边(82)

宜昌边边(82)


宜昌边边(82)

        △川军”死”字旗

        八二、有情有义的杨森

        杨森也有两面,但他绝不是冯玉祥那样的”倒戈将军”,那个外表憨厚的西北军。阀与同时代的一帮军。阀不是拜把子就是称兄道弟,背。后又捅人家一刀的事做得太多了,从老蒋到吴佩孚对此都深有体会;倒戈比变脸还快,说是追求进步,不如说是机会主。义者罢了;国共决裂,先是”礼送出境,”后来”清共”的时候做的一点不比国。民。党右。派手软。后来,走投无路,又想投入新。中。国的怀抱,却莫名其妙的被船上的一把火烧成灰烬,也算是找到最。后的归属吧。

        说起杨森的贵人吴佩孚既有革。命的一面,又有反。革。命的另一面,不过这位”秀才将军”获得公认的称号却是一个很有头脑的民。国。军事家,更是一个绝不屈服的爱国。军人。在第。一次直奉战争胜利之后名声大噪,他的直属部队扩充到了五个师十余万人,管辖的范围包括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等数省之地,当时各地军。阀纷纷在吴佩孚的总部洛阳建立办事处,以便于与其沟通事务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1924年4月,吴佩孚五十大寿之际,各地军。阀、各派政客、著名文化名人、外国驻我。国使节等数百人纷纷前往洛阳为其祝寿。康有为还亲笔写下了一副”牧野鹰扬,百岁功名才一半;洛阳虎视,八方风雨会中州”的寿联以致祝贺。而作为北洋政。府直系背。后的大靠山美。国政。府当时也相当看好”吴大帅”,不但让吴佩孚作为中。国第。一人上了《时代周刊》的封面,美。国记者还大胆预测吴佩孚是最有可能一统中。国的人物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惜风云突变,吴佩孚即便是善于用兵,富于韬略,军事才能在当世中。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,兵锋所指,无不披靡,可是谁也受不了先是在第三次直奉战争中被冯玉祥出卖,然后又是部下众叛亲离,在汀泗桥被北伐军打败,不得不宣布下野。人说是”锦上添花小人多,雪里送炭君子少。”叱咤风云、傲视群雄的吴大帅一旦落魄,各路豪杰唯恐避之不及,甚至有当初的下属下井落石,令人叹息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就在这时,杨森居然欢天喜地的把自己昔ri的贵人接到四川,奉为上宾,热情款待;开怀畅饮,谈古论今。其实杨森当时的ri子也不好过,既被其他四川军。阀虎视眈眈,又有属下范绍增等人改换门庭,自己还被想置吴佩孚于死地的蒋。介。石免去了所有的职务。成了孤家寡人、坐在火山口上的杨森却依然不忘初心,有情有义。这一点恐怕连吴佩孚做梦也没有想到,自己平生交友无数,亲信若gan,而最。后竟是被杨森收留,其对落难的吴佩孚的忠诚不二却使人对杨森的品德刮目相看。

        有这样的史料,说的是解。放军二野进军到湘西时,收到过时任国。民。党第。二十军军长、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、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杨森发给刘、邓的一封明码电报,表示要起义,而刘伯承说:”千万不要这些人,别理他!”而在重庆解。放之后,杨森又派”使者”到重庆找刘伯承面谈,还是要求起义,但条件是把他的”笼灶”(在重庆的浮财)运走,用那些被包。围的部队作交换。刘伯承非常生气地说:”jiao他转告杨森:有多少qiang缴多少qiang,就是缴械,别的不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样漏洞百出的”摆龙门阵”的胡编乱造,手段实在是太低劣了,当然不可信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倒是相信另一种说法:全国解。放前夕,有人动员杨森反戈一击,把在成都的蒋。介。石扣起来向共。产。党献礼,免得流亡异乡。他哭着说:”就像当年不能背叛吴子玉一样,现在我也不能这么做。”这才是冲。动莽撞却又xiong怀大志,虚伪奸诈而又豪爽率真的杨森的真。实xing格。他会在恩人落难时伸出援手,在蒋。介。石落魄时却不愿落井下石,虽然是个失败的政客和军。阀,可杨森就和开赴抗战前线的三百五十万川军一样,伤亡六十四万,高居全国之首;而川军被俘率却为全国最低,川人的豪气和刚烈可见一斑。


  (https://www.skjwx.cc/a/98754/98754103/10058822.html)

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www.skjwx.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skjwx.cc